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趋势分析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4/10/11 阅读:1067
聚划算
    摘  要:实现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规范其组织模式和管理过程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要使企业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或者研发企业管理相关软件,必须研究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管理理论的变革、现行企业管理环境等方面着手,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趋势:信息化意识加强;研究管理学基本理论;重新认识企业管理内含;建立虚拟企业;寻求业务流程再造等。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发展趋势;分析
    

    

    
    1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向高层次进化打下深刻的烙印,都为人类展示自已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巨大的舞台。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拉开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序幕。今天,世界经济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在这样一个动态演进的信息化过程中,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信息的支持。信息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要素,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个系统中各环节的活动构成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处于信息时代的企业,其管理随着管理学理论的变革而变革,推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而信息化建设本身也必然依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完善和发展。 
    
    近些年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已对企业管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将带来管理水平的巨大进步,但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将以何种趋势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与研讨。
    
    2 信息化建设意识已“落地生根”
    
    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法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企业信息资源,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推进企业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我国企业企业化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主要表现为引入计算机技术,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各项计算机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赶往80年代,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获得一些进展,到90年代赶往网络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影响下,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生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浪潮声势浩大,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已“落地生根”。例如我国建筑业不少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或是引入相应软件或是企业自身开发,在部门管理上发挥着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已在公司本部,建立了局域对等网或带有服务器的局域网,开始考虑分散系统的集成和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建立。尤其是国内许多软件公司已着手研发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软件,必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然,信息技术的采用并不是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作为手段和工具,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具有流动性、增值性、普遍性。 信息化的目标不是也不应该是信息技术的采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一方面,任何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信息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3 研究管理学基本理论
    
    以企业规范化管理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建设,并以此推动企业规范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工程行业,尽管各个企业之间存在个性差异,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且已形成相关理论和规范。但我们处于两种体制的交替和探索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未走上正轨,管理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于不规范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难以帮助企业走上现代化的管理之路,而且人为将这种不规范管理固化下来,对企业很可能形成一种负循环。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既要注重某个企业特点,更要讲求规范,对调研的方法、内容、目标事先要进行系统分析与提炼,最好以相关文件或理论为基础,使企业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要求。
    
    目前,从管理管理学重要的分支学科角度来看,管理学理论近些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核心能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所谓核心能力理论是指某一组织上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其次是人本管理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和实践。人本管理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五个层次;第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重组代表着组织管理的两大创新;第四是管理信息化成为现代生产管理变革的主线;第五是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营销管理方法创新,建立了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新理念。
    
    4 重新定位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防止用旧的管理办法、行为方式、行为规则以及原有模式来管理现代企业,这时许多人极易在不知不觉中常犯的错误,即以“旧瓶装新酒”,在走过许多弯路后已经开始重新定位企业管理。
    
    首先企业管理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竞争格局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所有制从单一的人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供求关系从短缺经济到“相对过剩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可预测性——企业运行的时代特征。时已蓰,则法亦蓰。
    
    其次信息时代在经济知识更新化、网络化、全求化的推动下,企业组织及管理出现了三大趋势:一是围绕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价值增值能力、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划小核算单位,使组织制度非层级化,组织规模小型化;二是努力降低企业管理层次,加强加强横向联系,建立虚拟企业和团队组织,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三是重新调整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调整企业供应链,建立战略联盟,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这具体可以归结为企业组织制度的非层次化、企业组织流程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组织团队化、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组织关系网络化、企业组织边界的柔性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等趋势。
    
    企业组织结构的非层级化主要表现在:金字塔组织中塔尖的塔底之间的地位差距和等级观念弱化,组织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加;同一层级从事不同职能工作的员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员工向多面手发展;企业内部进行充分授权,个人或内部组织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不同层级之间建立的跨层级小组或团队增多,增强了企业应变能力;企业内容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协调增加,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界限被打破,一个员工可以接受来自上级、同级和下级三方面的指令;企业与企业之间分工和协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以业务断核心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同层级之间直接实现互动的协作关系加强,自主性增加。
    
    5 提出虚拟企业模式
    
    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是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不具备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尤其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了解行业管理的复杂因素关系和运作处理方法。另外,信息化建设还要对管理进行“诊断”,找出瓶颈,对企业组织进行“简化”,精简那些在企业增值链中起抵消作用的部门。目前企业的业务流程多为传统方式,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传递速度较慢、对信息的再加工能力和处理的深度与企业的要求和计算机处理的能力差距较大。如果故在系统设计时不超越基于手工方式的业务,抽象出业务中的管理思想和规律性的东西,就很难使信息化建设符合现代管理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综合各企业之共同点,建立虚拟企业模式。
    
    所谓虚拟企业是建立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能跨越时空限制的组织。在虚拟企业中,人们可以在相同地点相同时间,或相同地点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相同时间,或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开展工作。从而突破了地理和组织上的界限,使合作性工作成为可能;虚拟企业不具有一般意义(如地点、时间、企业功能、市场区域、员工归属等)的企业的识别标准。在虚拟企业中,生产和服务方面的合作一般是与项目相联系,合作期限是有限的,长期的雇佣关系是不存在的:由于跨部门的基本设施网络的存在,传统的市场分割和行业结构可能消失;企业所有权的影响范围变小,但由于企业的功能,诸如采购、研究开发等,可以向外扩散或网络内协调,企业的虚拟规模可以很大;虚拟企业的管理一方面将摆脱集权和分权不易协调的管理难题,另一方面又对参与虚拟组织的管理部门和员工提出了发挥想象力、增加信任、相互依赖、超越自我、提高组织柔性和终生学习的要求;虚拟企业的信息处理速度快,能广泛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迅速研制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具有最大的柔性和动态开发能力,对市场有很强的适应性。
    
    6 寻求业务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战略性的进行企业重构的系统工程,目的是为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的、“把顾客需要放在中心地位”的流程体系,核心任务是将(信息)技术和人这两个关键要素有效融入业务流程再造中,以适应企业整体绩效改进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已习惯于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动作,企业主管部门或一些总公司也习惯于采用行政手段发号施令,而对于如何按照产权关系进行管理还缺乏经验。因此,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理顺企业组织流程与重组,如企业内部的业务重组,企业外部的供应链重组,目标是塑造企业的核心业务,形成灵活、高效的企业组织结构,以提高企业业务的竞争能力。
    
    由于虚拟企业组织关系网络化。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这种企业是一个由若干独立的、彼此有一定纵横联系的经营单元组成的网络,网络成员之间形成比较松散的“联邦”关系,整个组织便由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经营单元组成;从企业的外部看,这种组织利用互联网(信息流)、产业供应链(物流)和资金市场(资金流),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使企业自身成为外部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外部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或多个核心“插件”,因而相关的业务流程必然按相关要求进行重组与再造。
    
    另外,企业总部(母公司)在实施项目法管理后,管理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与相关项目经理部(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出资人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关系,业务上的主导与监管、协调关系,财务上的一体化关系。对项目部的管理主要是产权管理原则,参与决策原则,有效管理原则。其主要功能包括:依照法定程序和集团章程,组织、制定和实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开展投融资、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决定集团内部的重大事项;推进集团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协调集团成员之间关系;编制集团的合并会计、统计报表;统一管理集团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建立集团的市场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以及有利于形成集团整体经营优势的其他功能,除此之外,项目经理部拥有了较多的自主权。因而,信息化建设还需考虑企业管理功能上的变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或重组。
    
    7 以软件为媒介推进和规范企业管理
    
    通过软件研发与应用推进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另一趋势。在工程行业,尽管各个企业之间存在个性差异,但作为相同的行业,他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企业管理已形成了一套理论和规范。如何运用计算机或其相关系统进行企业管理已在管理层形成共识,于是许多软件企业着手研发企业管理相关软件,如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IEMS,以企业规范化管理研发,反过来促进以软件带动企业规范化管理。公司在进行项目评估时,首先对现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使企业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要求,借助软件系统的帮助,使管理制度得以贯彻,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8 强调信息系统的完整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虚拟企业为模式、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从分析信息化管理基本趋势入手,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除了上述趋势之外,还注重系统本身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信息化建设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应该满足当前企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核算需求。
    
    (2)考虑企业特点,更要讲求规范。即以企业规范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规范管理。
    
    (3)强调信息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也是相关信息的产生过程。信息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现场项目实施动态信息采集功能、业务控制功能、工作协调功能、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将工程施工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产生,传播到利用的过程。同时对涉及施工生产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信息的有效管理就是强调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集成性、共享性。所以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中要避免信息的缺损、失真和失效,要强化生产信息活动过程的组织和控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交流,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会产生价值,所以要有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以利于形成信息积累和优势转化。 
    
    (4)系统性与完整性。信息系统既要适用于企业多项目管理,也适用于单项目控制;既要应用于项目现场,也适用于企业总部;既要有利于中型企业,也要适用于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既要着眼于小型(局域)服务器,也要适用于网络管理或单机管理;同时还要求立足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也预留企业与业主、监理等单位相关数据接口,使之成为适应性强,又有一定针对性的系统性软件。另外还要求功能的完整性,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的系统能全面、完整覆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要求。 
    
    (5)可靠性与经济性。一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可靠运行,即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不管输入的数据多么复杂,只要是在系统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都能输出可靠结果;二是非正常情况下也能可靠运行,即系统的灵活性,要求系统在软、硬件环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部分使用和运行,一个优秀的系统也是一个灵活的系统,在设计时就必修针对一些紧急情况做出应对措施。信息化建设费用必须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的压缩。同时,相关软件投入运行后,必须保持较低的运行维护费用,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费用。
    
    9 力求与国际接轨
    
    我国管理的另一趋势是推进与国际接轨,借助先进的国际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大势所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下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般要求, 新的贸易壁垒迫使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二是有可籍之优势,市场链与价值链的结合可以带来经营高效率的优势, 创新技术与市场需要相结合可以带来市场新需求的优势等等。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强化管理使之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特别是突出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管理效率。
    
    10 结语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必然要经历从无到有、逐步成熟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同,导致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环境条件也存在着差异。这样,各个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规模及发展水平便会由于上述条件的影响而出现差距,从而,每个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深入探讨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对策之前,有必要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加以研究。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信息化建设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首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已在广大企业职工中“落地生根”,且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一下完成,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作用因素,只能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加强研究管理学基本理论,寻求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与权威性;
    
    第三,重新定位企业管理内容,建立虚拟企业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将信息化建设建立在高起点、高定位;
    
    第四,实现人本管理,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
    
    第五,完善系统建设,实用性与先进性结合,强调信息有用原则,并力求系统完整性、可靠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与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黄群慧 张艳丽,管理信息化:新世纪生产管理变革的主线 。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刘洪舟 李明华)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