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无形成果 减少“反出”现象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2/12/10 阅读:1036
聚划算
    ——QC小组活动中个别不和谐现象的思考
    
                 裴通笑
    

    
    QC小组活动自1978年在我国推广以来,在施工企业已普遍运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的不完善和个别的不和谐现象,比如未开展Qc活动,反而写出成果报告(群众称之为“反出”现象)。这种“反出”现象虽然是极个别的,但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不利于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
    

    
    “反出”现象的产生和危害
    

    
    众所周知,Qc小组活动是职工自愿组织参加,经过课题选定、组织上登记注册、按照设定目标开展循环活动,并及时作好活动纪录,达到预期目标后总结整理出来成果报告的。而“反出”则在事先未组织、未注册、未活动、未记录的情况下,根据一项工作所取得的结果来套用Qc小组活动,写出Qc成果报告,并杜撰一个小组活动纪录。
    

    
    由于“反出”的工作结果往往比较成功,加之编写入“加工整理”,发表人又“能说会道”,“反出”的成果照样能获取高规格的奖项。
    
    
    
    诚然,这种“反出”现象在当今空前高涨的Qc小组活动开展中仅为几朵不和谐的小浪花,其数量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其负面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
    

    
    1.挫伤了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面对载誉而归的“反出”成果,那些踏踏实实搞活动,又获不上奖的Qc小组无疑象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
    

    
    2.破坏了QC小组活动的整体形象。由于“假冒产品”的掺入,必然使“真品”形象受损。有的人竟称整理成果报告为“胡编”,还有人把Qc小组活动称之为“搞形式”,确实起到了“假作真的真亦假”的效果。
    

    
    3.损坏了Qc成果评审人员的形象。“赝品”的漏网无疑把这些成果诊断师们置入真假不辨、不讲公平、不仁不义的尴尬处境。
    

    
    产生“反出”现象的因素和条件
    

    
    我国推广Qc小组活动20年来,缘何“反出”现象未见消除,反有蔓延之势?这里,除了有荣誉驱动、利益驱动、投机心理等因素外,还有一条不容疏忽的原因,那就是在开展和推广Qc小组活动中,过于重视和片面追求Qc小组活动中的有形成果。
    

    
    众所周知,Qc小组活动取得的成果一般分成两类:一类为有形成果,一类为无形成果。有形成果主要指那些可以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通常能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它往往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关,有明确的经济效益。而无形成果,则通常很难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也无法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它往往与提高小组成员素质、改善工作环境等有关。
    

    
    由于有形成果看得见,说得出,有证书,有荣誉,能够非常显赫地表示出来;也比较有竞争力和说服力,往往成为一个小组所取得成绩的主要标志。所以,有形成果很容易获得人们的“亲睐”,而“无形成果”则往往被忽视。
    

    
    这就创造了一种环境,似乎Qc小组活动搞得好坏与否就等同于有形成果显著与否。有形成果被当作衡量Qc小组活动的唯一标准。这为“反出”的套用提供了条件。
    

    
    重视无形成果扎实开展Qc小组活动
    

    
    诚然,Qc小组活动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明显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有形成果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相比较而言,Qc小组活动更应重视无形成果。这是现阶段普及率和推广Qc小组活动的“重头戏”。
    

    
    从选题率和普及率来讲,以无形成果为结果的选题范围远远大于有形成果显著的选题。选题范围广了,Qc小组活动的普及率和推广率也就可以大大增加了。
    

    
    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来讲,当今国际上Qc小组活动的发展动向,也更加注重以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无形成果正是这方面的“强项”,它更符合Qc小组活动的发展方向。
    

    
    从减少“反出”现象来讲,一旦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的侧重点转了,“反出”现象将失去一定的市场,随之该现象也就会有所减少。但这是个“逐渐”的过程。
    

    
    我们在重视无形成果,抓好有形成果的同时,还要重视Qc小组活动的“活动过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消除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逐步杜绝“反出”现象,把Qc小组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在我国施工企业开展下去。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