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程款中国建筑业的“绝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2/12/11 阅读:1076
聚划算
    ———关于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的分析 
    
 
    
  建设领域的工程拖欠款是指施工企业(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向发包单位(建设项目或单位,以下简称建设项目)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项。长期以来,在我国建设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拖欠问题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恶化了企业交易信用环境,极大地困扰着许多企业的正常运转,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工程拖欠款现在时
    
  工程拖欠款有多少
    

    
  分析一定时期的工程款拖欠情况(从建筑业企业角度),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拖欠款的规模,用建筑业企业期末被拖欠工程款指标反映;二是拖欠款对建筑业企业影响的深度(简称拖欠款影响深度),用期末被拖欠工程款与报告期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的比值反映。
    

    
  从总体上看,“九五”以来,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有所加剧,拖欠款规模逐年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的正常发展影响很大。1996年底,建筑业企业(指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以下同)被拖欠工程款1360亿元,全行业拖欠款影响深度为16.4%,至2001年底被拖欠款总量达到2787亿元,是1996年底的2倍多,全行业拖欠款影响深度达到18.1%。2001年底,有24859家建筑业企业存在被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54.2%,拖欠款影响深度大于50%的建筑业企业3850个,
    
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8.4%。
    

    
  哪些建筑业企业被拖欠
    

    
  被拖欠工程款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业企业中分布是不平衡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被拖欠比较严重。具体地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建筑业企业是被拖欠大户。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产权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响,国有建筑业企业明显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再加上业主普遍存在着“拖欠国有企业没关系”的错误认识,国有建筑业企业成为建设领域被拖欠工程款的主要对象。2001年底,国有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131亿元,占全部被拖欠工程款的40.6%;拖欠款影响深度达22.6%,明显高于全国18.1%的平均水平。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建筑业企业被拖欠严重。截至2001年底,一级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621亿元,占全部被拖欠工程款的58.2%,拖欠款影响深度高达25.7%,高于全部企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分析其中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相对灵活,风险防范意识较强;二是中小企业相对来说成立时间较晚,历史沉淀较轻,长期积累下来的拖欠款不大。
    

    
  从地区分布看,被拖欠较多的建筑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截至2001年底,东部地区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176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3.1%,其中排名前六位的北京、江苏、广东、山东、辽宁、河北被拖欠工程款总量就接近全国的一半。同时,这几省市的企业拖欠款影响深度也大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北京高达37.4%,是被拖欠最严重的地区。
    

    
  哪些建设项目在拖欠
    

    
  从建设项目方面分析工程拖欠款的结构,我们使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数据。同样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项目拖欠款总量,用期末拖欠工程款指标反映;二是建设项目对拖欠款依赖的深度(简称拖欠款依赖深度),用期末拖欠工程款与报告期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反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建筑业统计范围不同,渠道不一,得出的拖欠款总量并不一致。
    

    
  从管理渠道看,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比较严重。房地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加强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管理首先是资金的管理。在当前建筑市场拖欠成风的背景下,房地产经营者无疑是这一现象的“推波助澜”者。截止到2001年底,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工程款878亿元,占全部拖欠款的39.8%,尽管比重略低于基本建设的49.5%,但拖欠款依赖深度高达13.8%,远远高于全国7.6%的平均水平。
    

    
  从经济类型看,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建设项目对拖欠款依赖较大。截止到2001年底,国有经济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1209亿元,占全部拖欠款的54.8%,仍是拖欠量最大的部分。但拖欠款依赖深度较重的是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建设项目,分别为9.5%和10.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析其中原因,一是由于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建设项目资金相对比较缺乏;二是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权责比较明晰,相比较更有拖欠工程款的欲望和动力。
    

    
  从地区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建设项目对拖欠款依赖程度稍强。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工程拖欠款份量依然很大,达54.5%;而各地区建设项目对拖欠款依赖深度差别不大,中西部地区稍强,为8.7%和8.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行业看,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公益性建设项目拖欠严重。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比较严重,前文已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公益性项目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建设项目。由于其社会效益大而经济效益低的特点,大多数建设项目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无偿投资。近几年,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经济文化的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了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力度,这些项目多是民心德政项目,但也有一些是“形象工程”。这些项目基本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和约束。另外,这些项目的负责人多为行政领导,而建筑业企业在与政府谈判中明显处于的弱势地位,因此这些项目的工程拖欠款问题比较严重。截至2001年底,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四个行业建设项目拖欠款依赖深度均高于全国平均7.6%的水平。
    

    
  工程款拖欠问题缘何愈演愈烈
    

    
  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现象的大量、普遍、长期存在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由于资金大量被拖欠,许多建筑业企业只好靠增加贷款组织生产,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企业生产举步维艰。这种状况,不仅形成全国巨额“债务链”,使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潜存着严重的经济风险,而且直接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严重影响着建筑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严重紧缺,部分建筑业企业长期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医药费、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下岗、待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没有保证,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工程拖欠款问题产生和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特点。
    

    
  建筑市场供求失衡是工程款拖欠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建筑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领域广阔,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建筑队异军突起,致使全国建筑业劳动队伍迅速扩大,队伍出现严重膨胀,直接导致了建筑领域的不良竞争。
    

    
  许多建设项目,为了本身的利益,利用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的机会,要求施工企业垫资建设。所谓垫资是指投资者即业主在不给预付款的情况下,要求施工企业带资施工到工程的一定部位,或者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预缴一定数额的工程抵押金。现在,垫资已成为项目业主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许多业主甚至作为“经营之道”竞相采用,有些业主即使项目资金充裕,也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因此,垫资实际上已成为众多施工企业承揽项目的先决条件和难以回避的经营“陷阱”。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工程款拖欠成风的根本原因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之一是信用体系。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信用缺失行为盛行,反映在建设领域,加剧了拖欠款问题的恶化。
    

    
  一是相当多的企业信用意识淡漠,拖欠有理有利之风盛行。由于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市场交易秩序混乱,“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风气盛行,以至于有的企业把拖欠款作为一种经营手段、生财之道;也有的企业把拖欠作为变相筹措资金的渠道,不讲信用,不守合同。长此以往,相互影响,结果是引起企业间某种程度的信用危机。
    

    
  二是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合理。当前,由于法制不健全、政府行为不规范等原因,社会上存在的大量信用缺失现象,往往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失信者得到了不应得到的收益甚至是暴利,而没有受到应有的谴责和处罚而造成的。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甚至还暗地里鼓励这种行为。当失信有利可图时,企业或者个人当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这是制度对人们行为的不良诱导作用。
    

    
  三是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许多企业对应收账款视而不见,他们有一种错觉,即在当今条件下能够卖出商品或揽到工程已是很不错了,无法考察客户信用程度,更不能对其进行信用监控。
    

    
  四是我国没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机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与我国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搜集企业信用信息困难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经济团体不讲信用的行为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而得到惩罚,一个守信的经济团体也不能通过信息传播而得到好处,这也是人们守信自觉性不够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工程拖欠款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现阶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发展资信评估业。一方面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对公民进行持久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另一方面,对企业、个人、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促进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我国资信评估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其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对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监督、促进作用。
    

    
  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企业恶意拖欠、逃废债务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它破坏了社会信用制度,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的正常运转,加大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我国的《刑法》、《民法》对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缺乏严格惩罚措施的规定,应该尽快进行修改,增加强制性惩罚措施,并加大严格执法的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法律严惩,以充分发挥法律对信用关系的刚性保障作用。
    

    
  三是要强化监控,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尽量少给或不给、逼着施工单位垫钱上”已成为建筑市场扭曲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以损失商业信用为代价,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强化监控力度(尤其要强化银行在工程建设中的监控力度)、实施审批工程责任追究制度,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以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垫资”等现象的蔓延扩大。
    

    
  四是要提高建筑市场“准入”门槛。针对我国建筑队伍急剧膨胀的现状,建设部于2001年发布实施了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但关键是加强落实,按照新的市场准入原则,杜绝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从事建筑业,从源头上控制队伍总量;清理、整顿和考核、培训现有的建筑队伍,对没有实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竞争的队伍清理分流,以降低现有队伍的总量,提高质量;同时实行严格的内部行业管理体系,形成在不同层次各自进行竞争与协作的市场格局,避免资质趋同,使我国建筑业真正做大做强,走向现代化。
    

    
  五是要规范企业行为,促其在提高竞争力上下功夫。由于立法不到位、政府行为不规范,导致市场上违法违纪、暗箱操作替代法规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建筑业企业不是在练内功、提高素质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设法通过打通业主,送红包、给回扣等非法手段争夺工程。而与建筑业相关的建材生产商也如法炮制,使低质、劣质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在这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与企业行为作用下,建筑领域中的中介监理同样问题百出,也经常可能失去公正性,劣质工程的产生便势在必出。不规范的企业行为,必然产生不能经受市场风雨的企业。长此以往,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国际大竞争中将不堪一击;加入WTO后,不仅不能开拓海外市场,连国内的份额也将拱手让于“外”人。所以,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乃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刻不容缓的大事。
    

    
作者:王明亮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