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2/12/20 阅读:996
聚划算
    对外工程承包作为带动资本、设备、劳务、技术输出的一个综合载体,在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对于我们实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纪之初,我们面临着很多国际国内新的环境因素,包括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新的格局。下面就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战略的背景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战略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二十一世纪影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变数。它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而且不可逆转。这个趋势,可以从几方面来看。首先是全球贸易。近些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一直很快,到2,000年底,全球贸易规模达6万亿美元,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倍,全球贸易增长率远远超过GDP增长率。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很原始的杠杆。通过这种货物贸易,使全球各国资源秉赋的差异、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其次是国际投资。1997年是 4300亿美元,到2000年达到1.1万亿美元,这个增长是很快的。其中有80%左右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收购和兼并来发生的。全球的货物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或者驱动力是什么?就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全球6万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有三分之一是跨国公司和内部贸易发生的,另外三分之一是跨国公司和非跨国公司之间发生的。只有三分之一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没有多大的关联。目前跨国公司的产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70%左右。全球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既是一个驱动力,同时也是一个获利者。美国的谈判代表实际上是代表美国跨国公司利益的。美国政府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公司的问题才来谈判的,是为了推动市场准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得到加强,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全球货物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增长也是很快的。按照世贸组织的划分,建筑业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全球服务贸易现在达到了1.3万亿美元的规模。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们必须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这个洪流当中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双赢”战略,以市场换市场。我们所说的“赢”,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少做一些让步,二是在某些领域能够比现在更大范围地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进入美国市场。从宏观的角度讲,加人世贸组织对我们比较有利的方面,一是扩大利用外资。我们是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尤其是外汇资本短缺,要靠利用外资来发展我们自己。二是引进技术。以前很多发达国家对我们有技术出口限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这方面会有一些宽松。三是扩大市场。我们除了用市场换技术外,还要用市场换市场。经济全球化,必须实现市场换市场,而且我们能够做到,包括我们施工企业。在服务贸易中市场换市场的胜数可能要比在货物贸易中达到的目标更大些。对我们来说,这是加入世贸组织最根本的问题。当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找不到市场,不适应市场发展的模式。无论是制造业也好,其他行业也好,最大的问题是对市场没有一个正确的或者说客观的认知程度。所以,中央才下决心全面推动人世谈判。在入世谈判中,我们要赢什么?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赢市场机制的建立,否则,就没有办法与人家竞争。外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赢什么?他赢的就是市场。中国有将近13亿人口,外国公司就看上这个庞大的市场,目的就是挣钱,我们现在又必须让人家挣钱。所以,双赢应这么来理解。我们入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一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生存权。我国政府一直主张政治多极化,但没有经济的多极化,就不可能建立政治的多极化。发展中国家要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多的利益,希望中国入世能够增强发展中国家谈判的力度。所以,我们在入世之后,首先要争取我们的发展利益、发展权,也必定要团结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去争取发展利益、发展权。
    
  第三点就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的背景,是我们已引进了20多年,现在有能力输出。有一些市场,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占领,将来就可能没有机会,因为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的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是跳跃性的。如果我们现在不能把20多年来通过引进技术获得的这种产业优势尽快地转向国际市场,我们就失去了很大的一个商业机会。再说我们国内产业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如1998年全国的VCD机产量是5000万台,而国内市场只需要1000万台,当年有4000万台的剩余。又如我们建筑业,3000万建筑大军大概有1000-1500万人处于剩余或半剩余状态。这一部分富余生产力就要转移出去。还有一点,就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大量的短缺资源要通过“走出去”换取或获取,通过投资,通过易货贸易、实物支付、补偿贸易等等形式,来获取国内经济发展长期需要进口的一些物资,包括石油、天然气等。所以,通过“走出去,”促进国内产业的转移,促进市场的互换,增强资源长期供给的稳定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二、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战略的环境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就是多边贸易机制从自由化走向标准化。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一直到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结束,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自由化,即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增强市场准入的力度,减少对市场准入的障碍,包括关税和非关税障碍。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从西雅图会议提出的一些日程来看,自由化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现在要解决的是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怎么理解呢?说白一点,一是技术措施问题,就是国际贸易和投资要通过量化的一些技术指标来完善自由化,要用技术、质量、标准来规范市场的开放,规范国际贸易和投资。这是西雅图回合的一个根本的转变。技术措施建立的核心是国际贸易不应对环境、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这是它的基本出发点。与其相关的就是环保问题、安全问题。所以,今后人们越来越珍惜自己的生命,越来越重视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基本趋势。二是技术标准问题。服务贸易是服务业里面的一个重要门类,服务业在市场准则中跟货物贸易最根本不同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产品要给予同样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服务贸易不仅要给服务的产品同样的待遇,不应受到歧视,而且还要给服务的提供者,也就是法人和自然人,要对那个企业和来提供服务的具体的人,给予同样的待遇。所以,对于服务业的要求,对于服务企业的要求和对施工过程的要求,以及对建筑业产品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今后会越来越严格。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发展趋势。
    
  三、西雅图回合以后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西雅图回合以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一是开放度提高,市场规模扩大。据统计,目前全球建筑业投资规模在4万亿美元左右。开放度也就是向国际招标的工程,在30%左右,约1.2万亿美元。二是工程规模的大型化。近几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包大型、超大型项目增加。这是业主控制成本的原因造成的。以前也有一些大工程,业主为了更多的人来竞标,把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发包,然后从竞标者的竞争中来获取利益。但近年来发现,把一个大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之后,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整个工程就没有办法按照原有的计划去实施了。所以,近年来国际上大项目的业主更愿意找一个工程管理公司作总承包商,由工程管理公司再向若干个施工企业发包项目,这样,业主节省了很多成本,工程质量也没问题了,获取利益的时间提前了。所以,大型、超大型项目在增加。同时,对承包商的要求也在提高。三是科技投入的力度逐渐加大。国外一个 6000名员工的企业,技术人员居然占了4700人,管理人员和其他文职人员加上后勤人员总共才 1300人。除一部分技术人员到工地上做工程师,有将近一半的技术人员是在研发中心,搞设计、搞研究、搞开发,包括新的施工工艺和建筑设备的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要没有污染、低成本、耐用、好看,等等。再看看我们的施工企业,科技投入的比重有多大?更多的还是人海战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在标准化方面,现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是国际建筑业的主流,我们要进人国际市场,得用人家的标准。现在要跟上人家的标准都是很费劲的,更不要说创新、研究与开发。这又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它。通过合作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四是国际建筑业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份额和产业分工的格局,可以发现,工程管理公司是美国的,工程设计公司是欧美的,国际设备采购是日本和德国的,土建是韩国、南斯拉夫和芬兰,还有中国和土耳其。在这样一个产业分工体系下,我们中国公司的优势在土建,施工企业正好有活干。但是应看到,韩国正在向附加值高的领域升级,我们应该迎接这个挑战。五是承包和发包方式发生一些变革。原来国际工程分包比较多,特别是土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分包这种方式处理的。近年来,很多工程采用总承包交钥匙的方式,而且承包商参与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越来越占居主流,对承包商这种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再就是国际承包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在不断发生。这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最近几年全球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居然有60%左右是通过兼并来实现的。这个跨国并购在建筑业领域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大项目、超大项目不断产生,又使大型的、超大型的承包商集团不断诞生。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规模尽管也在发展,但是跟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公司收购、兼并、重组这个过程相比是滞后的。在西雅图回合以后,政府部门出台支持对外工程承包的金融服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这也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如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几个机构都有一部分资金,以不同的方式用在补贴美国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上面。还以援外的方式提供一些资金,补贴它的承包商。以政府担保的形式,支持本国企业开拓市场。还有政治风险担保基金,一旦发生政治风险,企业可以得到很大一部分赔偿,最高可达百分之二十几。企业只承担一小部分风险。象我国这样,完全由企业承担,是很少见的。最近,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四家联手要组建一个叫国际工程承包的担保联盟,这个担保联盟一旦形成,承包商的资金问题就没有障碍,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四、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从1978年首次进入中东工程承包市场开始,到2000年底止,对外工程承包累计签订合同额87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33亿美元,由工程承包项下带出的外派劳务累计有20多万人。2000年,承包和劳务两项合计149.4亿美元,其中工程承包117亿美元,其它项目31亿美元,工程咨询合同额2.3亿美元,外派劳务合同额 29.9亿美元。从1998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对外工程承包的“10强”,1999年开始超过韩国。从地区市场分布来看,目前我们已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亚太市场始终占据我们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份额很大的比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达到70%的市场份额,外贸出口占60%的份额。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了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拉丁美洲、大洋洲以及欧洲的一部分国家,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到 2000年我们在18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初步达到了市场多元化的预期目标。从行业分布的角度讲,我们的主要市场在土木工程上,尽管它利润很微薄,但仍然是我们对外工程承包的核心。目前各类工业项目和农业项目,能源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群体在不断地壮大。70年代末期,我国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企业只有4家,到2000年末有资格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公司已达1800多家。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要靠企业去实施。如果企业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何谈融人经济全球化呢?所以,企业这个群体的成长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另外,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使这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所以说,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是很快的,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同期对外贸易的增长率,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它的增长水平仍然是很可观的。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的。
    
  再谈谈我们的机遇和潜力。人世以后,国际市场更加开放,我国企业的商业机会增加。对外工程承包作为我们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的一个重要行业,发展潜力很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输出,是一个输出载体,同时带动了资本、技术、货物、劳务多项服务。从国家支持的角度来讲,对外承包工程只要带动一定的设备,就能够得到国家进出口银行的支持,可以给予贷款,而且是对整个项目的贷款。今年国家进出口银行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支持对外工程承包的政策,如利率,要比一般贸易出口的利率低一个百分点左右。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对我国成套设备出口产生巨大的需求。我们的成套设备出口份额越来越大。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这样的国家,80%的水电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我们的主要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尽管我们已经在欧洲和美国本土上有所突破,但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在发展中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五,而发达国家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增长率超不过百分之四,一般在百分之二、三左右。所以,实施“走出去”战略本身也给我们对外工程承包业带来很大的商机。无论是搞资源开发,还是搞境外加工贸易,还是其它方面的投资,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的商机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把自己这个行业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是“走出去”的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当然,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个困难和挑战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潜在的。具体来说,困难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市场本身形成的运行机制对国外承包商的约束,使我们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很困难。困难之二,就是未来几年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会比原来要激烈。这也是大势所趋。困难之三是资金的困扰没有解决。如果资金问题能够解决,我们对外工程承包的规模至少可以翻一番。困难之四是在标准化问题上面临市场准入的巨大障碍和技术壁垒。我们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因为质量问题、施工组织管理问题,失败的案例很多,工程质量标准化问题对于我国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困难之五是价格竞争反倾销的问题。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水平的竞争,最后会受到国际多边贸易机制的制裁,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最后一个困难,就是我国企业的经营主体结构有问题。怎样优化我们的投资主体,搞好银企合作,使银行支持这项业务,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五、我们的战略与对策
    
  我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核心就是以变制变,谋求发展。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都在变化。我们现有的一些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如果错过了机会,优势就会变成劣势。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变,要在变中求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格局中寻求商业机会。首先,要看看全球的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与地区市场的影响。如现在全球电信市场在急剧膨胀。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也是在电信业上,那么,我们可以去帮它发展电信业。很多发展中国家电力短缺,要搞产业升级、搞加工,就要耗电,那么,我们可以去帮它发展电力工业,就可以找到商业机会。所以,培育市场远比寻找市场、竞争市场重要得多。其次,要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行业结构中寻求商业机会。现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最大头是土建工程,制造业占了第二,交通运输业占了第三,还有电力、水利等等。在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十大行业里,中国企业可以拿到的项目不在少数。我们应该从全球产业格局中想办法挤进这个产业链。如果我们一些服务体系到位的话,这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要研究一下竞争对手。他们的科技战略,他们的发展模式,他们的着力点在哪里?他们的科技战略是搞大量的投入,做总承包商,卖专利技术。那么,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专利买过来,然后拿着这个技术再去投标,变成竞争对手。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没有机会承包工程,做劳务合作也可以。目前国际上大承包商为了向高附加值领域倾斜,在发展演变成工程管理公司,不搞施工。所以,现在这个领域从国外引进管理人员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把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提到日程上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关方面正在研究。
    
  第三、“十五”期间我们的战略构想。一是对外工程承包的战略定位问题。外经贸部把它定位为对外经济贸易业务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带动设备、材料、劳务、技术和资本输出的一个综合载体。这个定位,在我国对外经贸当中是第三大重要业务,第一是外贸出口,第二是外资,第三就是对外承包工程。把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二是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目标。在数量指标上,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应该达到260-280亿美元,年增长率要在14%-17%之间。在产业发展目标上,就是要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带动国内成熟产业向海外转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有关方面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区域市场的产业开发问题。在新的定位中,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区域市场的深度开发要密切结合,我们要争取在某个国家(地区)某个市场领域占主导地位。因此,产业的深度开发要和企业的产业升级同时进行。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