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任重而道远(上)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4/2/11 阅读:922
聚划算
    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对重大的经济决策、重大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建设项目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我们多年期盼和追求的目标,是几十年来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建立科学决策的机制,近二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批规章、规范,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专家评审制度;举行决策听证会;国家、省市成立综合性的工程咨询机构;确立了先评估后决策的前期工作程序,有效地推进了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形成。但随意决策,不遵循市场规律盲目决策,违背规定的工作程序任意决策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仍是相当惊人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急于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愿望。急功近利的思想情绪,容易激起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动力。GDP增长比例的攀比,尽快缩短与临近区域或类似部门经济发展差距的迫切心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决策的科学与公正。各类资源禀赋的有限性和追求资源使用的无限性,容易使各类投资主体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做出决策。加之在初级阶段,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约束机制逐渐淡化,以法制为核心的公民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各项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的规范、规章、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或者缺位,随意、任意、盲目决策的情况就不可避免。
    
    其次,经济利益的影响和制约。当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总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经济人”现象,并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这种“经济人”现象在项目决策时也会经常不断地表现出来。一个建设项目,虽然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但因其工作深度不够,影响项目经营或运转的因素考虑不全,如仓促决策实施,必将难以实现项目预期的目标。为了争取国家、省上的投资,赶上某一班投资方向车,项目审批部门有时就忽视了深度不够的问题,仓促拍板上马。这种决策,从维护地方、部门的利益讲是有利的,但用科学决策要求衡量就有不妥之处。独立、公正、科学、可靠,是咨询评估机构职业道德提炼的结晶。由于咨询评估机构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委托机关,咨询评估机构在出具评估结论时常常要揣摩委托机关的意图,受委托机关对项目意见的影响和左右。由于有一些项目的评估费用是由委托的业主承担,咨询评估机构拿人钱财,就会想法替人“消灾”,提出的评估意见往往是模棱两可,或只提一些修补完善意见,对那些问题较多的项目,下不了决心旗帜鲜明地说“不”。负责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的演变成可批性报告。聘请的专家、学者,多数对项目业主怀有同情之心,觉得业主搞个项目不容易,对看到的问题避重就轻,提出的专家意见迎合业主和委托方的居多。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专家、学者缺少主见,委托方让他讲啥,专家、学者就讲啥,这种观点尽管偏激,以偏盖全,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专家、学者意见的科学、公正、客观含量。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如果每个人的利益不仅取决于他本人的决策影响,而且要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必然会相互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既受其他人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其他人。“经济人”的个人理性行为将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第三,信息占有的局限性。理想的市场状态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市场参与者拥有完备信息。缺乏这一条件,市场也会失灵。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得到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特别是产业化项目,实质上就是建设一个新的企业,一个与现存企业的竞争对手。在前期论证阶段,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信息既涉及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又涉及项目的规模、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等微观问题。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信息可以通过资料积累、网上查询、模型分析判断掌握,但主要竞争对手的许多核心信息,如技术、市场、营销策略等是难于获得的。而这些信息在项目决策时又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占有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也是重复建设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症的原因之一。
    
    第四,前期工作不足的影响。一个建设项目,从策划、投资机会研究到可行性分析论证、评审,需要的投入约为项目总投资的0.5%~1%。这对于属“吃饭”靠财政的多数地方,或想上项目又缺乏资金的项目业主,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投入。由于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许多项目前期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几页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花几千元就想委托咨询机构编上亿元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几个工作日就要求咨询机构编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各级地方部门想上项目,动员各方跑项目;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却是前期经费投入不足,盲目跑项目,盲目上项目。招商时都说有一大批项目,深入洽谈时往往是达到深度要求的项目非常缺乏,招商大会轰轰烈烈,招商实际成果大打折扣。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