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成本管理 应对清单环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5/6/30 阅读:1136
聚划算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推行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长久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工程计价办法方面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研究。建设部从2000年起,确定了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突破口的研究方向,经过三年多的钻研和试点,编制完成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2月17日以国家标准发布。
    
    《计价规范》是工程造价改革的产物。它的目的是规范建设工程的计价行为,统一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计价方法;规范建设市场秩序,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促进建设市场有序竞争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计价规范》的制定实施是适应市场定价机制、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 是我国工程造价改革的一个里程碑,《计价规范》必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最终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
    
    二、《计价规范》的推行给建筑市场带来的变化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后,施工企业原有的投标方式和投标策略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必须做相应的调整,重新制定投标策略。那么《计价规范》给建筑市场带来哪些具体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了标底的作用,标底不再是中标的直接依据。
    
    2.工程量的风险由招标人承担,而价格风险由投标人承担。
    
    3.统一了计算口径,有利于施工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完善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4.工程量清单最终将形成双方确认的合同价款,工程造价和成本情况一目了然,施工单位按合同价款进行施工,建设单位也依据合同价款进行结算,增强了工程造价的稳定性。
    
    5.建立了由企业自主报价,由市场形成价格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
    
    6.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简单化、透明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该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并找到应对措施
    
    面对清单环境,施工企业必须尽快制定相应措施,以适应以上变化。在投标时必须以自己的估价为基础,结合自身在投标竞争环境中的地位和自己对预期利润的期望值来合理确定自己的报价。主要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配合建设部作好宣传和业务培训工作,造价部门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提高工程计价人员业务水平。
    
    2、改进和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完善合同条款,以适应工程量清单方式的需要。同时建立一套工程合同争议的解决机制,尽量避免法律损失。
    
    3、对原来以定额计价为基础的标底编制、投标报价、评标方法、评标标准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4、清单模式下承包人要承担价格风险,所以必须加强风险预估意识,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5、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制定成本管理措施,尽快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清单报价体现的是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其中分部分项反映出生产者(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成本,而不再是定额模式下的预算成本;措施项目反映出生产者(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应对清单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这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之路。
    
    四、目前国内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现状浅析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效益低下、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部门无成本意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过于注重施工质量,不考虑成本,造成工程成本加大。
    
    2、材料消耗随意性强,无计划控制,限额领料制度无法实行,导致材料浪费严重。
    
    3、材料部门大部分还是采用手工记帐,不能及时对材料进行量与价的统计分析。都是竣工阶段的事后算帐,过程中不控制或无控制手段。
    
    4、成本核算水平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分析大部分是流于形式,只进行帐帐核实,不做帐实核实,最终导致过程中的成本不实,只有到竣工结算后才清楚工程实际盈亏状况。
    
    5、在劳务、材料、机械等主要成本方面的招标制度不完善。
    
    6、各部门间沟通少,工作不交圈,信息不共享。
    
    7、施工项目部虽然成本管理制度“上墙”,但无人监督执行,成本控制办法不完善。
    
    8、工程数据和工程资料只是做为存档需要,无专人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起不到经验数据的作用。
    
    上述问题在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瓶颈”。在清单环境下,一旦合同价款确定,工程造价就基本确定了,施工企业只有在项目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把成本控制在清单范围内。如果施工成本过高,必然是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如果继续以前的管理方法,以上问题不及时解决,企业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相信每个企业也不希望成为被淘汰的对象,那出路在哪儿呢?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清单报价,是由施工单位对工程量报出综合单价。而施工单位组价的过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未来市场价格预测的过程,另一部分是对本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估计的过程。其中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企业无法控制的,而成本控制水平是由企业自己掌控的,只有不断的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并及时对工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适合自己的企业定额,才能组出既具有市场竞争力又能保证企业最大利润的价格。
    
    五、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中标签约到施工准备、再到现场施工、最后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而 施工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是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者,也是项目成本的直接控制者,同时又是形成和完善企业定额的数据源头,加强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对于施工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从实际出发,在对项目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好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确定合理的上交指标,并签订项目承包合同,强化责任风险。
    
    2、项目部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利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责权利分明。最终充分调动起每名职工关心成本、控制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
    
    3、劳务、材料、机械等实行招标制度,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招标,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劳务队和供应商。
    
    4、培养并加强技术部门的成本意识。
    
    技术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龙头,施工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材料计划用量的准确度以及对计划调整的及时性都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的高低。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那么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能否考虑一下质量成本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知道,除了极特殊工艺外,大部分分部分项工程都能找到几种施工方案,而我们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凭自己的经验和习惯选择最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那种方案,而此种方案可能是成本最高的,这样势必造成工程成本加大,项目效益减少。在清单环境下,就要求技术人员一定要有成本意识,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工期、质量和成本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力求达到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5、加强技术人员材料使用计划(特别是主材使用计划)的准确性,并追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出现偏差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正。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是成本控制的关键,而材料消耗用量的源头是技术部门提的使用计划,这个计划也是作为限额领料的依据,材料使用计划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材料采购的合理性和实际消耗的控制标准。只有控制这个源头,才能保证材料消耗的合理性,保证成本控制的科学性。
    
    6、加强主材的出入库管理,优化管理流程,特别是出库时一定要与使用计划进行挂接,保证主材消耗具有可追踪性。
    
    7、经营部门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进行帐实核实,即把财务帐目与现场实际消耗进行对比分析。把当期的劳务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以及间接费用进行核实,掌握项目当期的实际成本状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确定责任人,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8、使用专业成本管理软件,采用信息化管理。使各种成本数据能够及时汇总统计,便于项目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可以实现各业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9、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消耗的各种资源(人材机等)进行汇总统计,并把统计结果上报公司。公司要及时组织人员对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作为清单组价的依据,也是下个类似工程施工的限额参考依据。
    
    六、结束语
    
    工程量清单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对于同一个建设项目,同样的工程数量,各投标单位所报的价格各不相同,这充分反映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差异,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清单计价模式。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