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如何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2/27 阅读:1559
聚划算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时间:2009-02-27 点击:  信息化在国内应用多年,信息化作为管理工具,所提供的“BI商业智能”、“管理驾驶舱”是否满足企业决策层的需求,决策层更希望用到什么样的信息化产品,这些高层需求没有被太多关注,企业已被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快快捷、真实,数据检索方便、高效、显示图形化类似这样的利好所迷惑。管理学中对决策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个观点,“企业经营的重心在管理,管理的重心在决策”。 
    目前的信息化产品所提供的数据是否经过挖掘、分析,为决策层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信息?笔者以为,国内信息化产品及应用仍停留在为管理层提供信息这个层面,而不能为决策层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决策支持信息与传统的信息是有所区别的,传统的信息多以描述型信息为主,而决策支持信息必须符合决策的需求。决策在管理学被定义为“决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利用专门的方法,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这个概念中显式的将决策定义为选择最优方案,前提是必须提供多个备选的方案。信息化作为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的专业工具,应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就必须符合决策信息的要求即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可供选择的参考方案。 
    在管理案例分析中常有提到三个同学历、同工种、同背景而不同报酬的同学案例,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三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如领导安排三个人去买同一本书,任务是买书,结果是买到书。 
    A到市场中转了一圈,回来报告“书市场上都卖没了”。 
    B到市场中转了一圈,回来报告“书市场上都卖没了,一个月后到货”。 
    C到市场中转了一圈,回来报告“书市场上都卖没了,一个月后到货,但北京有货,邮寄价格**元,3天后可买到;济南有货,可以…”。 
    很明显领导喜欢C的答案,因为C给领导提供了多种可选的方案,决策只需做选择题就OK,但A是给领导提了个问答题,“书买不到,想买你再想办法”。 
    信息化产品仍停留在A的水平,还没发展到B,更谈不上C.信息化作为信息加工的工具,已不应简单局限于信息的采集、汇总、描述,而是应利用计算机这种高效的信息处理工具,将信息系统所采集、汇总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将简单信息的数据集成转变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提供符合决策支持的参考信息,如果仅重视信息化的信息采集、存储、汇总功能这种需求是简单的。经过笔者对信息化产品的了解,无论是专业做企业信息化或是专业做BI商业智能等产品的厂商,其提供的所谓管理驾驶舱、BI等,仅仅是多维度、多角度的穿透式数据查询而已,其数据展示会变为图形化,但什么样的信息采取什么样的决策需要领导去考虑。信息化产品没有与管理模型有效的结合。商业智能应是利用管理模型对信息系统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挖崛、分析,然后提供给决策层,只有这样的信息才接近于决策者的需求。 
    目前的商业智能、分析也只是传统的会计指标分析,如“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种描述类的信息。 
    管理学中传统的分析指标是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拿存货周转率这个概念来讲,存货周转率3或者4,通过这个指标得到的是一个存货周转快,一个周转慢,至于周转慢的存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周转率,那企业自己想办法解决,信息化产品不能提供。存货周转率低一方面带来资金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产生资金在存货上过度沉淀,其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可以采取合理的采购措施来提高周转率,如采购时,按照“最优采购批量”进行采购等。存货的成本包括订货成本和存储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采购的批量越小,采购次数越多,订货成本就越多,而存储成本就会相应的降低;反之,采购的批量越大,采购次数越少,订货成本就越低,而存储成本则会相应的升高。确定使订货成本和存储成本之和达到最低的经济批量就是“最优采购批量”,其计算方法有列表法、图解法和数学模型法。为发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选择数学模型法进行解决。


关于易利-项目管理-产品中心-联系我们-帮助中心-申请链接